顯示具有 認識星空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認識星空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

合歡山北方的星空

2017/4/2 清晨 4:30, 在松雪樓 206 室的陽台, 剛拍完 41P(請參考:拾人牙慧追彗星 - 41P/Tuttle-Giacobini-Kresak), 準備返回溫暖的被窩再補個眠, 眼見東方的天空漸漸明亮, 但星空依舊清楚, 所以再把相機對向石門山的方向, 拍了幾張北方的星空:


↑ 合歡山北方的星空

回到林口後, 想把它的星座連線標示出來, 結果試了兩個小時連一個星座都標示不出來, 只好放棄。

接下來又試了好幾次, 每次都花上 1~2 個小時, 竟然都找不出來, 直到第四次時才成功!



↑ 合歡山北方的星空

關鍵就在於視野(View), 我一直以為, 17MM 的焦段視野是很廣的, 如下:


↑ 合歡山模擬錯誤的視野

但實際上, 真正的視野只有如下:



↑ 正確的視野 


所以說, 我怎麼找也找不到, 結果不是我眼睛業障重, 而是我腦袋業障重XD。



這時候, 心裡就浮現 Stellarium 的 『以管窺天』功能, 如果早打開此功能, 我也就不用找得這麼辛苦。



什麼是『以管窺天』呢?它是 Stellarium 一個外掛功能, 開啟了

它, 輸入相機及鏡頭(望遠鏡)的一些參數, 它就可以模擬出您裝備的真正視野, 幫助您不會混淆。



但因為我沒有望遠鏡設備, 所以這裡只說明跟相機相關的參數:



Step1. 首先開啟 Stallerium 的設定畫面:



(1) 選擇【設定】功能
(2) 切換【外掛程式】頁面
(3) 選擇【以管窺天】功能
(4) 勾選【啟動時載入】選項

重新啟動 Stellarium 。



此時 Stellarium 畫面右上角, 就會出現如下的 【以管窺天】的功能列:


Step2: 開啟【以管窺天】設定視窗作設定
(1) 選擇【以管窺天】的設定功能
(2) 切換到【Sensors】頁面
(3) 按下【Add】鈕, 會新增一組名為【My CCD】的新設定
(4) 修改【My CCD】為您要的參數



切換到 (2) , 這裡已預設一組 【EOS 450D】(Canon 的機型) 的設定(註1), 必需為您自己的相機新增一組設定, 說明如下:

  
上面這些比較低階的參數, 可能沒有那麼好找, 以我自己的 Canon EOS 550D 相機為例, 我是 Google 關鍵字 『canon 550d pixel size』才找到的:

取自:http://www.the-digital-picture.com/Reviews/Canon-EOS-Rebel-T2i-550D-Digital-SLR-Camera-Review.aspx

Step3: 設定鏡頭(望遠鏡)參數
(1) 切換 【Telescopes】頁面
(2) 按下【Add】鈕, 會新增一組新的名為【My Telescope】的設定
(3) 修改【My Telescope】為您要的參數




參數說明如下:



像我的鏡頭是 Sigma 17~70mm 變焦鏡頭, 而這張相片是 17mm 的焦距拍的, 但因為我的相機是 APS-C(Advanced Photo System type-C) 系統,  FOCV(焦距轉換率) 是 1.6, 所以焦距(Focal length) 必需再乘以 1.6 才是實際焦距, 就是 17mm X 1.6 = 27.2mm(註2) 。

而我天文攝影最常用的就是這兩個焦距, 一個是最廣的 17mm;另一就是拉到最長的(雖然沒有很長) 70mm, 所以就設定了兩組以作切換:



而拍攝相片的焦段, 可以在相片按右鍵執行【內容/詳細資料】查得:


 為了後製的關係, 我拍攝都用 RAW 格式(Canon 副檔名是 .CR2), 這樣【詳細資料】就有很多有用的資訊, 像 ISO、光圈、曝光時間..等。從以上的內容, 就可得知當時拍攝的焦距是 17mm, 不用額外去記了。

Step4: 都設定好了, 就可以按以下圖示(或是按下 ALT + O) 
去執行『以管窺天』功能。


剛開始預設可能不是您所新增的相機或鏡頭, 可以以下的方式去調整它:



紅框處就是您裝備的視野範圍(View), 您可以用滑數移動星空圖到可能的拍攝方向, 再從紅框處找尋星座目標, 且紅框會隨著放大、縮小星圖時也跟著放大、縮小, 我有稍微比對一下我的相片, 發現還是有點誤差, 但我想也夠用了, 有了明確的視野範圍, 就不會像瞎子摸象般找得這麼辛苦。

下圖是同張相片多張疊合的結果, 銀河稍微有點明顯, 看著相片, 思緒突然飛到學生時期, 在寒冷的冬夜, 宿舍裡獨自聽著齊豫唱著:『Waiting For The Morning』那時的心境, 也許, 那時也埋下了日後喜歡觀星的一點種子吧!?







註1:我發現, 如果我欲刪除這組設定, 程式就會當掉, 可能是 Stellarium 的 Bug, 我的版本是 0.12.4。 
Google:canon 550d pixel size

註2: 關於焦段換算的問題,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
http://digiphoto.techbang.com/posts/483-
medium-format-different-view-large-image-in-different


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認識第一個星座




小阿姨, 很高興您說想要認識星座, 而我在 FB 上貼的圖是在說明南十字這個星座也有假的, 很容易辨認錯誤, 但它不適合作為第一個認識的星座, 因為它在台灣並不容易看見, 需要到南半球的國家-像您之前留學的澳洲比較容易看見。

但剛好現在就有一個全天最好認的星座, 那就是獵戶座, 只要天氣晴朗, 就算在繁華的台北市, 在四週少遮蔽的地方(例如公園裡或高樓頂), 您就有機會找到它, 以下是它的形象:



獵戶的形狀就是一個獵人的模樣, 有肩膀, 有腰還有腳, 但真實上您當然不會看到背景的示意圖, 我把示意圖去掉, 得到以下的樣子:



好, 這樣就剩下標線,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肩膀上有兩顆星, 腰部有三顆星, 而腳那裡又是兩顆星, 我再把標線去掉, 就幾乎接近真實的天空了:



上圖就是您可能會看到的形狀,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找到它腰部的三顆星, 因為腰部三顆星以這樣的亮度加上幾乎等距的直線排列, 在其他星座上可說是絶無僅有;找到腰部三顆星之後, 再找其肩膀上的兩顆星, 而右肩的那顆星是橘紅色的;接下來找腳部的兩顆星, 而左腳的那顆星是藍白色的, 這樣您幾乎可以確定找到獵戶座了!

如果您視力較好的話, 也可再看看在其腰部下有三顆小星星也成直線排列, 那就是獵人的寶劍, 如果您視力更好, 可看出中間那顆矇矇矓矓如白色雲氣般, 那更恭喜您, 找到獵戶座大星雲了!只是上圖把獵戶座大星雲描繪得有點誇張, 一般肉眼看到的只會是白白霧霧的, 而不會像上圖般有紅紅的顏色, 那是用相機長時間曝光才會有的情形。

下圖標示後可能會讓您更清楚:



另特別要講的是, 因為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係, 您看到的獵戶座不一定是都是站立的, 他有可能是躺著, 或者是趴著, 端看您欣賞他的時間, 但是要在冬季結束之前, 要不到了夏季, 您可能怎樣也找不到他!

以下兩張圖是我在不同時間地點拍攝的獵戶座, 您可以試著找找看, 如果您能找到, 我相信在戶外要找他一定不是問題!但如果找不到, 也不要氣餒, 因為用相機拍的曝光時間久, 所以星點較多, 不易尋找,  而在大台北這樣光害的天空下, 要找這種明顯的星座反而更加容易, 我昨天(2016/11/16)在我家頂樓, 就看他高掛在東南方的天空上呢!


 
獵戶座



 最後祝您觀星順利哦, 也期待有機會能與您一同認識星空。